轉貼自 大我文創‧我不只是一個人

圖文 / 簡學彬 (大我文創 導演)

立冬後不久,六龜偶爾陰雨不斷,接連著下著好幾天的雨,那是個怪現象。似乎是依然還沒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但這裡的景色已隨著季節更迭。我們已持續紀錄著六龜歷經了即將兩輪的春夏秋冬,目睹著這些景觀、這些人們的變化。

頭一次來到六龜客運站,被這個日據時代留下的舊址所深深吸引,不禁讓我想要跟各位分享這個「古早味」啊!

從建材到格局,都還保留當初日據時期的樣貌。這裡當初是由日本人建造的旅館「池田屋」主要是接待所 軍隊駐防或日警的宿舍。

候車的長板凳,下午約兩點多,站內空無一人。彷彿感受到當時日據時代的六龜情景。

六龜人早期大都以伐木業為生,因為自然資源豐富又依溪居住,當時鎮上非常熱鬧。

現在在六龜老街上還不時透露著更早期六龜的伐木工業時代,街上林立的旅館、戲院舊址。更是說明了當年伐木業的盛況。一直到政府禁伐後,大部份的居民才改作農為生。

往返高雄市區的班車大約一個小時一班。

(高雄客運時刻表:http://www.ksbus.com.tw/part2-18.htm

木造的樓房窗戶,斑駁的痕跡,連木紋都還清晰可見。

這樣的時鐘很少見了吧。通常是古老車站才看得見的方形大時鐘。

車站旁的某面鐵板牆上,密密麻麻的立可白手寫字樣。一直到現在,這裡的學生出外念書依舊還是搭乘客運往返。從這裡要到高雄市區,至少得坐一個半小時。更往山裡去的桃源鄉那更不用說,要去上學來回就要四小時了吧。

早期的台灣是以農養工的社會,工業又到了科技產業。老實說很難想像上一代的人經歷過的變遷。但這是真相。真實發生在現在的各個城鄉。而這些城鄉差異確確實實造成了許多距離。不僅僅只是實質上的遠近,更是生命共同體的聯繫。

這個客運站從民國四十八年來營運至今,是所有六龜人的回憶。也是拉近城鄉距離的一個大載具。 這難得一見的日式舊址,也給了我一個充滿想像的一個下午。

 

原文出處:我不只是一個人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轉貼自 大我文創‧我不只是一個人

圖‧文 / 簡學彬 (大我文創 導演)

蕭滎和他的敏豆園

蕭滎,回到六龜已經六年的時間。當初拋下了城市裡的工作回到了從小長大的故鄉,一方面自己管理家裡的農園,另一方面也照顧年長的母親。這六年裡他築了很多夢,他結了婚,有了兩個可愛的小寶貝。一個六年級生願意離開都市回到家鄉,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但他不忘的,是要回來築一個自己的夢想。一個從小就有的夢想。 

敏豆是鳥類愛好的食物之一。看見圖中的稻草人嗎?他可是這片菜園的守護天使喔!

蕭滎快步走在田間。這片大園地,平時就他一個人,妻子在國小裡做代課老師。

這片園再往前走,就是蕭家的蓮霧園。除了敏豆之外,蓮霧也算是他主要栽植的作物之一喔。回想一下,去年我們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辦的雲端市集活動,蕭大哥家的蓮霧可是最先完售的熱手產品啊!


1211大我雲端市集台北展銷會活動,蕭滎與蕭媽媽一同整理蓮霧。

這就是敏豆,也就是大家平常吃的四季豆啦!

有關敏豆請看:http://www.hljh.tcc.edu.tw/teach/校園植物/敏豆/敏豆.htm

蕭媽媽在家中負責處理收成的敏豆。

其實,蕭滎從前學的是美術相關科系。在都市做了好一段時間的美術大圖輸出工作。現在回到了鄉間,他也不忘自己的興趣,有事沒事自己就愛做一些小東西,無論是送禮或放在家裡擺飾,他都自在。

田邊,是他的一間臨時工寮。裡頭除了堆放農具外,令人驚訝的是,那也是他動手創作的地方。廢棄後生鏽的機具刀片,從他手上變成一把把精緻的拆信刀或是隨身小刀。

通常農忙勞動時遇到下雨天,他就待在工寮裡搞創作。


生鏽的農具刀片變成精美的拆信刀。

要他跟我們分享他的美術作品,蕭大哥顯得有點羞澀。我站在工寮裡,就那個幾坪大的空間看著他把玩著他做的拆信刀,露出了男孩般的笑容。

磨刀的器具!?就這個嗎?廢鐵跟這個就可以做拆信刀嗎?

這是他存放在家中的作品。真的很精美,跟模型一樣啊!

接著,蕭大哥從櫥櫃裡拿出了一個火柴棒做的小木屋。 這是他國高中時期就做的一個作品。他說其實這個屋子應該是白色的,想像中就蓋在今天我們去的蓮霧園旁邊,一棟一棟 。他把火柴小屋放到了書桌上,另一手抱著他的小兒子。午後的短暫時光他告訴了我們他心中的夢想。頓時,我發現每個人的心中好像都有著這樣的憧憬。一個房子又或者是一個家。可以遮風避雨又怡然自得的家。

火柴棒製成的小木屋。門窗多麼細緻。想必花了不少心血才能蓋好的「家」呢!

雖然只有短短的拜訪時間,我不禁聯想著他從前或現在的故事。回到故鄉六年的時間,無論是拋下都市便利的生活,投入這年頭極少有年輕人願意的農事。或是下雨天躲進工寮裡躲雨的藝術創作。我在他身上看不到些許的寂寞,那正是他為了『家』所付出,為了『夢想』而一步步實現的最佳寫照。

 

原文出處:我不只是一個人

生鏽的農具刀片變成精美的拆信刀。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 大我文創‧我不只是一個人

文 / 黃金鈴(大我文創 企劃)

 

聳著肩,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顏明正大哥將一根根生綠的香蕉放入鍋裡;一旁的阿甘姨應著:「挑一些較黃的香蕉比較好啦!」

鍋子裡的水滾滾生煙,才處理完香蕉的顏大哥,連忙問起:「 有蒜頭吧?醬油呢?」阿甘姨二話不說,起身變出蒜頭、醬油,和顏大嫂在一旁候著……

在物質缺乏的年代,「食物」是最為人們所憂慮的。當你沒啥東西可吃的時候,怎麼辦呢?

阿甘姨說:「那時自家宅院附近總會種幾棵香蕉,香蕉採下來放在一塊,中間插上點燃的香,再拿甕把它蓋上,讓香蕉熟化。兩天後,香蕉若是沒有變黃的或是不夠熟的,我們就拿來煮!」顏大哥也說起:「小時候,沒啥東西吃,等不急香蕉變黃,便會摘下來煮了吃!」

 

「煮?! 香蕉真的拿來煮了吃?!」是的,沒錯!2011年11月,生平第一次吃了水煮香蕉。

水煮香蕉口感綿密而Q,像是含了芋頭在嘴裡;只是佐了蒜蓉醬油,那股渾然的澀味依然存在……,好比那起伏跌宕永無休止的蕉價。

 

原文出處:我不只是一個人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 大我文創‧我不只是一個人

文 / 黃金鈴 ‧ 圖 / 簡學彬

清晨六點,六龜的天.....未開,像是隱身於黑白默片,沒有聲音,沒有對白,只有接連的動作串接著......小7的咖啡。咖啡在腦子裡渲開,天亮了,顏色回來了......,我們也來到顏大哥的香蕉園。

行口的貨車早已在顏家院內。行口大哥拿著彎刀,俐落地將一長串一長串的香蕉,切化為一小串一小串,整齊地放入塑膠籃內,準備運回低溫催熟;而另一位行口大哥則和顏大哥在園子將前一天採下或現場採摘的香蕉,徒手扛上肩或以人力車搬運到院子裡。來來回回.....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8月份電子報
文/關晨引(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案)

六龜農業重建戲劇工作坊中,鳳英姊和劉尾大哥倆夫妻拉著殼仔弦

【編案】

八八風災已屆二年,雖然不少人早已遺忘,但曾經受創的土地和人們依然努力重建著自己的家園和生活。今年年初以來,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和大我文創工作隊一行人,每隔半個月即南下高雄,與失去家園和農田的六龜農民一起展開「六龜農業重建戲劇工作坊」,由賴淑雅擔任工作坊帶領人,關晨引、簡學彬、黃新高、潘巨忠等人擔任文字和影像紀錄。

這是一次不同以往的社區劇場。劇場裡,沒有太多刺激好玩的劇場遊戲、也沒有排演一齣戲,多數時候我們聆聽著農民們精彩口述的六龜發展史、八八風災的歷程與影響;劇場外,我們走遍了農民們的家戶和田園,感受著他們災後依然奮起的堅強生命力。劇場裡與劇場外的連結如此緊密,交互映照著相同的社會現實。

半年多的劇場工作暫時告一段落,但我們與六龜農民的連結還在持續中。

(-- by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 賴淑雅)


---

結束最後一堂課,返回台北的路上,我看著窗外的景象,發覺四月剛到此地時枯黃的竹林,此刻已然翠綠茂密地搖晃著。那一片綠油油的竹林,靜靜地述說著時序的流轉。四月到八月,這歷時四個月的戲劇工作坊,就這樣暫時地劃下休止符。仔細回想課堂中的每一張臉,除了因季節溫度帶來身上衣物的具體改變外,一張張日益熟悉的臉龐在戲劇工作坊的過程中起了什麼樣的變化?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轉載自 大我文創‧我不只是一個人

文 / 黃金鈴  ( 大我文創 企畫 )

芭蕉出乎意料的高,走入其間,風微微吹來,悉悉唰唰的聲音,好似在林間

~ 走進芭蕉園 ~

一般說來,人們對農人的印象是總低垂著身子工作,然而在芭蕉園裡鳳英姐,卻不得不仰起仰起她的頭,拿著比她身高高上許多的刀,巡視著新生的芭蕉是否被芭蕉葉給阻礙了生長。一旦發現如是的情況,舉起長長的刀,劃下完美的一刀,芭蕉葉便會颯然落地。

這時你需要走得小心,小心上頭芭蕉傷口滴落的汁液,上身。持續巡、劃、落……。最後你會聽見「滴滴答答」的汁液墜落聲,彷彿是夏日的陽光午後,芭蕉葉的綠透著光,來了場聲光太陽雨!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六龜雲端市集  重要通知

 

八八風災將屆二周年,中天新聞台《紀錄台灣》製作小組於7/20南下高雄市六龜區,拍攝六龜農民災後自主重建行動,並以<六龜雲端市集>的籌設與推動為主軸,作成一則專題報導。播出時段如下:

播出頻道:中天新聞台《紀錄台灣》

首播時間:8月6日(六)下午3:00

重播時間:8月7日(日)晚上11:00


在此,要向中天新聞的朋友們致謝,也要向六龜災區的農友們致敬!我們相信,你們的努力、你們的故事、你們呈現的正面價值,將為災後重建,以及台灣農業、農村、農民,尋找出一條新的出路!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9行動接近尾聲,出貨的日程表上還有最後幾批芒果。

雖然總銷售量只逼近兩千箱(兩萬台斤),未如預期,

但這樣的成績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

未來,不管是各別的消費者,還是企業團購,

希望都能繼續支持我們,一起把六龜打造成生態之鄉!


蘇文龍大哥正忙著採收最後一批芒果。

他有兩甲的金煌芒果園,今年的產量大約五萬台斤。

問他知不知道台北有個流浪的小芒芒,他一臉不解:「嘿是啥米?」

不過談起六龜雲端市集時,他露出了笑容:

「很好啦,給我們農民多一個通路,不過銷量好像少了點,有待加強!……」


73歲的陳錦阿嬤,正忙著替最後一批芒果剪枝、滴漿…

再經過36小時的催熟,這些芒果就會變得跟小芒芒一樣金碧輝煌,

然後透過黑貓大哥,被載送到台北的消費者手中。


這批運送出去之後,69行動就告一段落了!

在此,除了感謝辛苦的農友、以及所有支持我們的消費者,

要先賣兩個關子:

第一,大家猜猜看,「六龜金煌芒果流浪日記」裡的小芒芒,最後會流浪到哪裡?

第二,六龜雲端市集,下一波又會推出什麼產品?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 / 大我文創

早安!兩小無猜,心心相映!

芒果情人可以玩的遊戲並不多。

不能跑沙灘,也不能K歌,玩躲貓貓更是氣死芒果。

所以帶小媓媓來拜見101對面的這位大哥。

嘻!總於可以大展身手了吔~~!

(《六龜金煌芒果流浪日記》2011/7/25-之1)

小媓媓在草坪上等我。我先示範給它看。

這位大哥身上滑溜溜。要小心。

從這裡開始,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

芒果英雄不是一天造就的。就需要我這樣的恆心和毅力...

(哼哼...爬得一身汗...喘得像牛一樣...哼哼)

(《六龜金煌芒果流浪日記》2011/7/25-之2)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 胖卡網誌

文 / 徐承立


芒果從北印度傳來中國,中國古代稱呼芒果為「菴羅果」、「番檨」或「番蒜」。芒果不是現代的稱呼,在清代的趙學敏著的《本草綱目拾遺》裡頭,就已經叫做「望果」或「莽果」了。

六龜稱之為六龜的其中一種說法,譯自平埔族四社熟番芒子芒番社名 Lakuri 的諧音 。日治時代,大正9年(1920年)改稱六龜里庄。

而「芒子芒」社,是否與芒果有關,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芒子芒社人,原居住於台南玉井,明鄭時期被由東方來的西拉雅族逐出,越過內烏山,入墾於現在的六龜,創建Lakuri社。

只知道玉井盛產芒果,六龜也盛產芒果。

六龜,有名的荖濃溪泛舟、寶來溫泉及不老溫泉。但年輕人或許是因養孕出歌手梁文音的「六龜育幼院」而熟知。但大多人並不知道金煌芒果的發源地,就在六龜,是住在六龜的黃金煌先生於1974年所改良研發成功的。

文章標籤

八八企業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